检修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措施 人员伤亡事故根据海因里希法则的解释为: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 330 起意外事件,有 300 起未产生人员损害,29 起造成人员轻伤,1 件导致重伤或死亡。该法则说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检修人员在对化工生产装置的检修过程中,假如因检修作业人员未能够对所承担的检修工作进行充分地风险辨识,而造成作业时的防范措施不到位,很可能导致在工作中产生某种失误,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检修作业前进行风险分析,落实好相应的安全措施,是确保意外事件发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提高我们检修作业的安全系数,现根据“八大作业规程”的内容和各种相关作业法律规范的要求,我们将常用的一些检修内容所包含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归类,并法律规范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大家进行学习,并在每一项检修作业前对该项作业进行风险辨识、落实防范措施。一、动火作业序号作业活动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危害安全措施1动火作业1.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酒后上岗、上岗精神状态不佳2.加热、熔渣散落、火花飞溅、弧光辐射3.电线(气焊带)破损老化、无漏电保护器、焊机外壳带电、焊钳绝缘不好、气瓶安全附件顺坏缺失、两瓶安全距离不足4.防爆区域内违章使用手砂轮、电转等手持工具及手持工具的临时线连接线不法律规范5.操作人员未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违章作业造 成 人 员损 害 及 人 员 烫伤、火灾、 爆炸 、 触 电 、 高处坠落等事故1. 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并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杜绝酒后上岗;禁止精神状态不佳者进行作业;2. 作业前,联系工艺人员将检修区域(设备)与系统有效隔离,把动火设备、管道内的易燃易爆介质排净、冲洗、置换;3. 置换分析合格后,分级审批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及其他相关票证;取样分析合格后,任何人不得改变工艺状态;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如动火作业间断半小时以上必须重新取样分析;4. 《动火作业许可证》由动火作业人员(登高动火时由监火人)随身携带。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清楚工作内容和防护措施;5. 在进行焊接、切割作业前,必须清除周围可燃物质,设置警戒线,悬挂明显标示,不得擅自扩大动火范围;6. 动火作业应设监火人,应清楚动火现场的易燃、可燃物;动火点应备有灭火器;作业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动火现场。在氨库、甲醇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