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校管理之我见_第1页
1/4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校管理之我见_第2页
2/4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校管理之我见_第3页
3/4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校管理之我见农二师二十六团中学 刘长江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发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得决定》,2001 年 6 月,国务院又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进展得决定》,随后,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就是在世纪之交得 2001 年 9 月,新课程在全国 38 个国家级实验区正式启动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提出到进一步明确任务,再到确定改革目标,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足见这次课程改革之紧迫性,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这次课程改革,既见其重要性,也预示着此次课程改革之艰难。从这次课程改革得广度与深度来瞧,已不就是教育系统内部独自所能做到得,只有依靠政府得权力,号召与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加课程改革,方能使本次课程改革达到预期得目标。推动课程改革,老师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有人说,新课改中老师得意识与观念得转变就是关键。笔者不否认这一瞧法,只不过我认为老师教育观念就是否转变、转变得就是否快、就是否转变到新课程理念上来,不完全决定于老师本身。理由何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为分数而学,老师为分数而教,学校为分数而管,在这种盛行分数得“应试教育”下,结果自然就是见分不见人,重分不重人。由于“应试教育”得惯性与影响,老师教学行为得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老师得评价内容与方式,可以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力。长期以来,老师在“应试教育”中疲于应付,“逼、压、跟”似乎已就是使学生取得好成绩得“绝招”与“灵丹妙药”,老师实际上成了监工,成了分数得奴隶。这不能不说就是学生厌学、辍学、师生关系紧张得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新课程要得以有效实施,使老师得教学行为符合新得教育理念,关键在于教育系统内部,也就就是在于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如何评价老师。假如学校能挣脱“应试教育”下管理思想得束缚,建立起符合新课程理念得管理策略,就为实施新课程扫清了方向上得障碍。虽说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但这三方面得责任与义务不就是均衡得,学校毕竟就是教育得主阵地,我们没有更多得理由去指责家庭与社会应负什么责任。当然,良好得家庭环境、良好得社会风尚也会使教育有事半功倍得作用。尽管如此,学校与老师就是无法去选择社会与家庭得,但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影响家庭与社会。家庭、社会在教育教学中属于外部因素,对其要求再多,“外因”也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故笔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