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及相关系统设计研究-毕设论文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及相关系统设计研究-毕设论文_第1页
1/15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及相关系统设计研究-毕设论文_第2页
2/15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及相关系统设计研究-毕设论文_第3页
3/15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及相关系统设计讨论摘要: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工作效率和食品安全是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问题,物联网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物联网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广泛应用也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本文参照一些食品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借鉴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的相关成果,通过讨论基于物联网的食品生产应用、食品流通应用、食品监管应用、食品追溯系统应用等方案,提出了一些新的系统设计思想、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贡献绵薄之力。关键词:食品安全;物联网;系统设计;食品流通;食品追溯现阶段我国的一个重要民生问题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几年来毒奶粉、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如何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有效地监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是 Internet 的一个演进,可以把食品和网络有效地连接起来。通过物联网可以有效地采集食品、环境的信息,既可以对食品进行某种控制,也可以对食品生产、流通、监管、检测、销毁、追溯的各个环节进行监视。一、物联网技术概述及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一)物联网的概念综述2025 年 8 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概念,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 MIT Auto-ID 中心 Ashton 教授 1999 年在讨论射频识别(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 2025 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 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 RFID 技术的物联网。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 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 他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 已经超越了 1999 年 Ashton 教授和 2025 年ITU 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目前比较常用的对物联网的定义, 是指通过 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这种定义有两种含义,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 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 其用户端不仅仅是个人,还包括任何物品。(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概述及工作流程1.RFID 技术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 RFI...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及相关系统设计研究-毕设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