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中最优网络拍卖方案 内容摘要:本文讨论了电子商务环境中,当拍卖参加者不确定时拍卖人的最优拍卖方案的设计和特征。我们用泊松过程来描述拍卖参加者得到达,比较了两种拍卖的停止规则下的最优拍卖,并用例子进行了说明和比较。关键词: 拍卖 泊松过程 停止规则 拍卖这种交易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拍卖这种交易方式起源很早,根据记载公元前500 年的中亚巴比伦地区,男人们通过拍卖的方式来得到妻子。拍卖在古罗马也很盛行,人们用拍卖的方式出售战利品,货物,地产甚至王位。关于拍卖的形式和历史,在 Cassady(1967)的书中有很详细的记载,可惜这本书国内不易见到。古往今来,被拍卖的物品也形形色色,从古玩字画到日常用品,从农产品到海鲜,政府债券,营业执照,电波频率的各种有形无形的物品无所不报。最近几年,拍卖被用来出售政府资产,电信执照以及电力市场的产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另一方面,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进展,网络拍卖也日渐兴盛。不但出现了专业的拍卖网站,许多交易也采纳拍卖的方式。拍卖理论是最近二十年蓬勃进展的经济学分枝,1996 年现代拍卖理论的奠基人Vikery 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拍卖的方式起源很早,但是有记载的理论讨论却是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开始的。Vikery 提出了正式的拍卖模型,并得到了着名的“收益等价原理”。Vikery 的模型是私人价值(Private value)模型,不久之后,Wilson 提出了公共价值模型(Common value),对于各种拍卖的讨论出现在各种管理学的杂志中。到了八十年代,拍卖理论的讨论也出现了新的重要进展。Reliey 和Samuelson(1981),Myerson(1981)同时证明了更加一般的“收益等价原理”:在任何两个不同私人价值拍卖模型中,假如物品总是由评价最高的人得到,并且评价最低的人在两个模型的收益是一样的,那么这两中拍卖产生相同的预期收益。而且,Myerson(1981)也证明了一般的最优拍卖机制的设计要满足的条件。同时,Milgrom 和Weber(1982)提出了“Affiliated Value”模型,统一了私人价值和公共价值模型,为拍卖理论的讨论提供了新的框架。收益等价原理成为拍卖理论进展的基准,之后的理论进展在于放松假设原理的假设条件。收益等价成立的条件有:参加者风险中性。不论是拍卖者,还是竟价者都是风险中性。只有一件物品拍卖。不同竟价者对拍卖品的评价是独立的私人评价,不受其他人评价的影响。竟价者之间不存在合谋和勾结。竟价者之间是对称的,他们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