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穿山甲)仿生态驯养繁殖项目可行性讨论报告 一、 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 项目背景 穿山甲在我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生长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般多栖息于山麓、丘陵或灌木丛杂树林、小石混杂泥地等较潮湿的地方。目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中国及非洲,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浙江、安徽、江西、贵州、西藏、四川等 13 个省区。由于穿山甲可以食用,其鳞片、肉及全体也供药用,根据《中国药》记载,穿山甲性凉味咸,能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主治疮痈肿毒,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能杀虫,行血,攻坚散瘀,能经治痹。外用可止血其肉质不仅味道鲜美,口感细腻,更可助弱抚正,行血健体。历来被视为滋补上品。另外,现在一些医学讨论甚至还认为,穿山甲具有防癌和预防心血疾病的功效,虽然这些讨论并没有得到严格的科学证实,但还是被很多人在宁信其有的心理作用下大量使用。鉴于其传统药用、食用市场需求巨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形成了乱捕滥杀的恶性局面,已被国际“濒危动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明文严禁滥杀和贸易,并列为二类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受到国家重点保护。由于传统医药的客观需求,其药用功效不可替代,国内市场保守估量,年需求甲片在 350吨以上,目前,光靠执法机关罚没处理及边境走私维持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至使市场假货泛滥,伤身害命。更为严重的是,若不能形成人工养殖规模,穿山甲将会像虎骨、犀牛角等传统名药一样,被迫从《中国药典》中删除,这将是传统中医药的悲伤及巨大损失!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保护穿山甲野生生态资源,真正实际的挽救动物濒危物种。据统计,我国野生穿山甲资源已日渐枯竭,各原产区,包括我区均已难见踪迹。物以稀为贵,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中穿山甲药用价格不断走高,形成“价格高→违法猎捕或非法贸易→野生资源进一步枯竭→价格不断走高→违法猎捕或贸易更为→加剧穿山甲野生资源枯竭→……”恶性循环的局面,要想彻底改变这一局面,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对之进行人工驯养与繁殖,走人工养殖之路。2)人工驯养与繁殖穿山甲,将为保护中医药特别品种的完整性,对中医药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穿山甲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中医药材,其药效不可替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独特的传统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并得到空前的进展。与此同时,特种中医药原材料的紧缺瓶径,也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