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培训教材GB/T23331—2025 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培训教材全面、系统地进行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组织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良好开端。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其主要目的是使自愿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组织,通过利用过程方法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降低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此,能源因素的识别和优控因素的评价是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1.GB/T23331—2025 标准中对能源因素的要求GB/T23331—2025 标准 4.3.1 条款能源因素明确了“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包括应考虑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以及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等,对能源因素进行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2.几个概念2.1 能源 energy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新能源、耗能工质。a.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其中前三者又叫化石能源。b.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取得的另一形态的能源。如电力、焦炭、煤气、蒸汽、热水以及成品油、燃料油、液化气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能也属于二次能源。如:高温烟气、可燃气体、水蒸汽、热水、带有压力的流体等。一次能源无论几次转换而得到的另一种能源都是二次能源。c.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大多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讨论、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d.耗能工质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那种不作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制取时又需要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这些工作物质被称为耗能工质。它是由能源经过一次或多次转换而成的非热性属性的载能体,例如工业水、压缩空气、氧气、氮气、氩气、保护气等。消耗这些物质也间接地消耗了能源。从能量利用角度观察耗能工质可分两类: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