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5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评价指标的临床应用

2025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评价指标的临床应用_第1页
1/11
2025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评价指标的临床应用_第2页
2/11
2025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评价指标的临床应用_第3页
3/11
2025 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评价指标的临床应用(全文)1 子宫内膜损伤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临床危害子宫内膜损伤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缺失、子宫内膜纤 维化形成与子宫腔形态学破坏,对患者的生理与生育功能产生严重影响的 疾病。引起子宫内膜损伤的常见病因为各类子宫腔手术,特别是与妊娠期 刮宫相关的手术操作。除此之外,宫腔感染、子宫内膜血流灌注不足、物 理化学因素等也会对子宫内膜基底层造成损伤。子宫内膜损伤患者中 94.3% 有宫腔操作史,其中 90%是在妊娠期,主要包括终止妊娠相关吸宫、刮宫 术以及胚物、胎盘组织残留的刮宫等。非妊娠期实施的子宫腔手术也有引 起子宫内膜损伤的风险,例如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纵隔切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等,其中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子宫内膜损伤的发生率高 达 45.5%。子宫内膜损害的结局是子宫腔形态学严重破坏,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为宫 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 IUA)。1.1IUA 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生理状态下,子宫内膜具有高度无痕修 复能力。育龄期子宫内膜至少历经 4 次以上的分化生长与脱落再生,如 此循环往复。讨论发现,子宫内膜再生修复从子宫内膜基底层裸露腺体区 域的上皮细胞迁移开始,48h 延伸长入周围创面重新上皮化,随后腺体、 间质及血管在各种细胞因子的精密调控下快速增殖修复。一旦子宫内膜基 底层受损,可能致上皮和间质细胞再生修复障碍与血管形成受阻,各类炎 性细胞聚集释放大量趋化因子与炎性细胞因子形成复杂网络,进一步促进 了损伤局部的炎性反应,间质细胞被成纤维细胞替代,细胞外基质形成与 降解失衡,纤溶与抗纤溶失调,导致纤维化结缔组织形成,致使宫腔失去 正常形态与功能。子宫内膜损伤后的修复机制与机体创伤修复的过程类似,包括炎症期、组 织形成期、组织重建期 3 个短暂重叠的时期,伴随着子宫内膜的不完全再 生、组织功能受损以及瘢痕形成。其形态学表现为:子宫内膜纤维化,子 宫内膜基质中存在大量纤维组织,子宫内膜腺体被覆无活性柱状上皮;子 宫内膜功能层与基底层的分界消逝,功能层被 1 种对激素无反应的单层上 皮取代;宫腔内有粘连带形成;间或子宫内膜基质中出现钙化或骨化,腺 体成囊性扩张;基质中血管消逝或丰富,壁薄管腔扩张等。其组织病理学 亚显微镜结构特征为:(1)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肿胀,细胞质基质松散, 密度减小,内质网膨胀,核糖体丢失、线粒体肿胀、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5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评价指标的临床应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