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五四”文学审美形式论

“五四”文学审美形式论_第1页
1/62
“五四”文学审美形式论_第2页
2/62
“五四”文学审美形式论_第3页
3/62
“五四”文学审美形式论 内容提要:新时期以来“五四”文学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讨论热点,但是既有讨论的主要成果基本上集中在思想论方面,尚没有讨论者从审美形式的角度对“五四”文学进行大规模地综合俯瞰,此论文在这方面填补了空白。作者在此提出了一个相当全面的讨论框架。作者认为“五四”文化是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伦理本位文化的现代感性本位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的主导下“五四”文学在审感形态上属于“个体论感性美学”范畴,进而作者认为“五四”文学在审美形式上的总特征是“颠覆性”──它是“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冲动型”在审美形式上的外化,就此作者对“五四”文学审美形式的时代特点作出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概括,接着作者从四个方面对“五四”文学审美形式特征从文体的方面进行了说明。作者在此以高屋建瓴的气概避开枝节性的出新,重在从总体的高度进行理论归纳和综合,实际上也就把握了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质的分野,因而也就揭示了中国现代文学质的规定性。论文中的一些论证也是很有新意的,比如“语言”和“言语”的区别等,这些细微的差别的确影响了文学的其他方面,甚至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学文体的变化。 “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具有开放本真、青春激情、感性至上、冲动炽烈、悲郁极端等特征。“五四”文学审美在形式方面的特征和它在审美心理方面的特征是相互呼应的。审美心理上个体主义在这里转化成了审美形式上的叛逆情结,心理上的感性冲动变成了形式上的制造冲动,情感上的唯我转化成为形式上的唯新。具体说来这种颠覆和唯新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由群体讲述型向个体抒情转化,“五四”文体由传统叙事型向现代抒情型转变。二、由传统的时间型文体向现代的空间型文体转化,“五四”文体由外在逻辑型向内在意识型转变。三、由语言中心到言语中心的转化,“五四”文体由群体经验型向个体经验型转变。四、文体的大解放,新文体的大爆发。“五四”在审美形式上是颠覆型的,几乎中国旧文学的一切方面都受到了挑战,这个挑战一直深化到文学的总根基处──语言。颠覆中国传统中已有的一切经验,制造属于自己的文学审美形式的“五四”新时代,是“五四”文学家共同的审美理想。就此“五四”文学颠覆了中国宣教型、灵魂型、诊断型文学传统,开创了非群体性、非道德性、非宣教性的文学审美新范式,带来了一个审美形式上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时代。 一、 “五四”文学审美在客体方面的特征和它在主体方面的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五四”文学审美形式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