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时代诠释 摘要:“共建共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也是真理与价值在当代中国的高度统一。当今中国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首先要正视和消除贫富悬殊、收入差距过大等社会不公问题,根本途径是从党和政府自身改革做起、科学构建有助于实现“共建共享”的制度设计,当务之急是卓有成效地解决好涉及广阔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共建共享”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共建共享;真理;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共同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实现共同享有的前提和条件;“共同享有”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共同建设的目的和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阔人民群众的参加热情和制造活力,才能使这一雄伟目标变成现实。只有在共建中实现共享,让广阔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广阔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人民是共建力量之源,群众是共享的真正主体。没有“共建”,就没有成果“共享”;不能“共享”,靠谁来“共建”?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广阔人民群众的参加热情和制造活力,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进展好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共建和共享是互为前提、互相依存的。共享是共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共建是共享的必要条件和实现形式。没有共建就没有共享的物质内容,也不能提出共享的要求;而没有共享就没有共建的积极性,也不存在共建的理由。广阔人民群众既是共建的主体,也是共享的主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社会财宝和经济关系在量的方面不断积累、质的方面发生阶段性变化的过程。“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进展,是真理与价值在当代中国的高度统一。 二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指人的意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一致。真理是客观的,一种认识与其对象是否相符、一致,只能由实践加以确证,而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