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刘富兰(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刘富兰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了解“吴音”,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描绘村居画面。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教学重难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听音乐《清平乐.村居》:你听到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2.齐读课题(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3 正音:“剥莲蓬”,教给学生根据多音字的意思来确定读音。【设计意图】 能过听音乐,一则能让学生感受词的吟唱;二来是为了检测学生倾听习惯以及预习情况,相机指导本课的生字“剥”。二、检查预习,复习古诗词学习方法。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想和同学们沟通的吗?2.老师相机小结学习方法: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反复朗读、抓关键语句等【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预习,是语文科的重点培育项目,此环节,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会预习。三、自主初读,感知词韵。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字字响亮,字正腔圆。2.指名 2-3 名学生读。指名评价,相机正音:翁媪 莲蓬 卧剥3.指导朗读: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假如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4.采纳个人读、师范读、自由读等方式,指导读词的韵律、平仄。【设计意图】诗词具有韵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来。四、教给线索,品悟词意。1.本首词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2.生沟通:作者看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师点拨:(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作者听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师点拨:(1)理解“翁媪”“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