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 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 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7〕第 2 号) (以下简称《办法》)修订工作已列入人民银行 2025 年规章制 定计划。为了预防和遏制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法律规范金融机构 客户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行为,维护国家 安全和金融秩序,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组织起草了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 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修订草案》)。一、修改《办法》的必要性(一)践行风险为本,指导金融机构提升反洗钱工作实效 的需要。客户尽职调查作为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 的基础,需要基于风险为本的理念开展,而现行《办法》中“客 户身份识别”概念并未体现“客户尽职调查”的真实含义,缺 少对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风险识别要求,也未提出基于风 险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因此,修订《办法》,更加突出风险为 本理念,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工作的有效性,更 好地履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二)顺应金融业态进展,强化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督管理 的需要。《办法》发布已十余年,大量细分金融行业的客户身份 识别要求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金融业态进展,不少新兴金融业务 如线上支付、证券行业非经纪业务、银行非开户类金融服务等 客户尽职调查不完善,因此,需要修订《办法》,明确需要履行 客户尽职调查义务的行业、机构,完善不同行业客户尽职调查 规定,修改不适用的条款并充分考虑未来较长时间的业态进展 状况,提高反洗钱监管有效性。(三)参照国际通行标准,提升我国反洗钱工作水平。2025 年,反洗钱国际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 FATF)对我国的第 四轮评估报告指出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和反洗钱工作有效性与 国际通行标准存在差距。我们需要修订《办法》,参照国际通行 标准,进一步完善客户尽职调查制度,明确有关代理行、电汇、 外国政要人士以及受益所有人等识别要求,提升我国反洗钱工 作整体水平。二、起草过程2025 年以来,人民银行针对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开展了 大量专题调研,深化分析现行制度存在的不足,参照国际标准 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2025 年 6 月,人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