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12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李 伟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也是最惨烈的一场防备作战,志愿军 15 军制造了中外战史上以劣胜优、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和“攻不破的防线”的奇迹,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著名战斗英雄和“特功八连”等英雄集体。“上甘岭”一词已成为英勇坚韧的代名词,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上甘岭战斗作风和黄继光献身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艰苦奋斗、英勇拼搏、续写辉煌。一个甲子的时间过去了,历史长河深处的宝藏不仅没有被时间尘埃埋没,反而被洗刷得更为璀璨。时至今日,仔细回顾和总结这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战史,对于我们建设新时期革命军队,打赢未来战争,仍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深远的经验启示。一、先进的军事指导思想和上级的正确决策领导是作战胜利的根本保证原志愿军 15 军军长秦基伟在总结战役胜利时深刻指出,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指导思想的胜利,是志司、兵团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备”方针的胜利。经过前四次战役与美军的反复较量,毛泽东对朝鲜战争规律的认识逐步加深,提出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备”的作战方针。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毛泽东有个形象的比方叫“零敲牛皮糖”,即在某个战术要点上对敌实施突然的、隐蔽的袭击,给敌部分兵力造成大量杀伤,而后视情固守,保持主动积极的防备,通过持久的作战不断消耗美军,迫使美国结束战争。实践证明,这的确是一个“致敌死命”的法宝。在上甘岭战役中,15 军坚决执行这一方针,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备阵地,广泛开展冷枪冷炮杀敌运动,把斗争的焦点推到战斗的最前沿,不断地消灭消耗敌人,积小胜为大胜。在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中,15 军共歼敌 37123 人,小分队出击数百次,敌我伤亡比例达到569:1,537.7 北山也因此被敌称为“狙击兵岭”、“难过岭”。美军战场最前沿不断有成排、成连甚至成营敌人被歼灭,这使敌人不仅在实力上得到削弱,心理上更受到了极大的威慑,为上甘岭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上甘岭战役不仅是兵力、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军事理念、意志、智慧、胆略的较量。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军事理念败给了中国军事理念,美国将军败在了中国将军的手下。在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军事实践相结合过程中,我们党先后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