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疾病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下肢动脉疾病可有多种急性和慢性临床表现。下肢动脉疾病患者截肢和 死亡的风险增加,生活质量下降。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同时也可能存在心脏和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有明确 的证据证实,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MI) 和缺血性卒中。多项指南将包含下肢动脉疾病在内的周围动脉疾病定义为 冠心病的等危症,血脂异常和血压控制的治疗目标等同于冠心病患者。已 有讨论表明,识别下肢动脉疾病并给予强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一、下肢动脉疾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下肢动脉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 高血压、高龄是下肢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吸烟和糖尿病对下肢动脉疾病 的影响最明显。下肢动脉疾病的其他病因包括动脉瘤、血栓栓塞、炎症或 创伤、囊肿、筋膜室综合征或先天异常。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取决于讨论人群的年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因素以及伴随的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情况(如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等)。 调查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问卷的间歇性跛行的发 生率、脉搏检查和踝臂指数(ABI)等。根据间歇性跛行估测下肢动脉疾 病的发生率不敏感,低估了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在 30〜44 岁年龄段, 男性间歇性跛行的年发生率为6/万人,女性为 3 /万人。在 65〜74 岁年 龄段,男性间歇性跛行的年发生率升高到 61 /万人,女性升高到 54/万人。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于检测下肢动脉疾病敏感性同样较低。仅根据异常 的肢体脉搏诊断下肢动脉疾病可高估其发生率 2倍。使用 ABI 较使用问卷 调查可使下肢动脉疾病的检出率增加 2〜7 倍。以客观的无创检测方法 ABI 为依据,下肢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在 60 岁以下的人群中为<5 %, 60〜69 岁的人群中为 5〜10 %左右,大于 70 岁的人群中为 20 %左右。年龄>70 岁或年龄在 50〜69 岁有吸烟和/或糖尿病史的患者中。下肢动脉疾病的患 病率为29 %。在中国,年龄在 50 岁以上的心血管高危人群中,四分之一存在下肢动 脉疾病。北京 60 以上的老年人中,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约为五分之一。患下肢动脉的高危人群包括:1. 年龄>70 岁;2. 年龄在 50~69 岁之间,有吸烟或糖尿病史;3. 年龄<50 岁,有糖尿病和 1 项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或糖尿病 病史>10 年;4. 劳累相关的腿部不适或缺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