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制度一、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中医药人员掌握中医药卫生服务工作特点, 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疾病预防、中 医药适宜技术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二、培训对象:(一)新入职,从事中医药工作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届大 专、本科毕业生。二)新入职或者院内转岗,具有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 从事中医药工作不满三年的其他医务工作者。(三)负责中医诊室和病床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三、培训目的经过岗位培训,使培训对象达到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任 职条件及更好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四、培训方式:(一)中医药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 调在岗实践训练,主要在科室负责人和上级医师指导下,通 过临床实践进行。(二)中医药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应注重临床工作能力 的培育,加强专业知识的补缺培训,同时重视医德医风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临床实践、专业理论等。五、培训内容: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基础理论、中药临床使用指南、 方剂的临床使用配伍、针灸的临床应用、推拿技术、中医药 应急处理、中医药工作会诊等。六、培训考核:中医药工作者到岗工作或者科内转岗后一个月内,由科 室组织完成培训考核工作,每次考核按百分制计分,理论考 核和临床考核各占 50%,假如考核人员不及格,则需再培训, 直到考核合格为止.(一)理论考核1、中医基础理论考核:包括中医学哲学基础、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藏象学说、 精气血津液神、经络学说、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2、中药、方剂理论考核:包括常用中药的临床主治和 功效、方剂的主治、功效和配伍特点等.3、针灸、推拿理论考核:包括针灸穴位定位、归经、 主治、刺法灸法、古代针法、推拿基本手法功效等。(二)临床考核1、中医诊断治疗考核:包括对病人的询问病史到怎样用 药的整个过程,包括与患者沟通、了解病情、四诊合参、中 医查体、病历、医嘱、处方等医疗文件的书写、处方用药等。2、针灸、推拿技能考核:包括诊断疾病、选取穴位、 穴位配伍、进针、行针、出针、罐法、灸法、推拿的动作、 推拿的力度、推拿选取的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