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医诊断学:根据中医学理论,讨论诊察病情,推断病种,辨别症候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 辩证 诊断综合运用和病历书写等内容。中医诊断基本原理;1 司外揣内。2.见微知著。3.以常恒变。中医诊断基本原则;1.整体审查。2,诊法合参。3,病证结合。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病理本质作出的概括。证实际包括证名,证候,证型等概念。将疾病当前阶段的病性病位等本质概括为一个诊断名称,这就是证名。证侯是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及体征。即证候为证的外侯。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法律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现病史:指病人从起病到就诊时疾病发生进展及其诊治的经过。。现病史应从下面四个方面 1.发病情况。2.病变过程。3.诊治过程。4.现在症状。问现在症;是询问病人就诊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和不适,以及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十问哥》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寒热,寒分为恶寒,畏寒,恶风。恶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可缓的。畏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缓者。恶风: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寒热症分为;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恶寒发热:恶寒与发热感觉并存称恶寒发热。它是外感表证的主要症状之一。但寒不热:在通常的情况下,患者只有怕冷的感觉而无发热者,即为但寒不热。但热不寒:患者但觉发热而无怕冷的感觉者,称为但热不寒。可见于里热证,由于热势轻重、时间长短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临床上有壮热、潮热、微热之分。寒热往来:患者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其寒时自觉寒而不热,其热时自觉热而不寒。界线分明,一日一发或一日数发,可见于少阳病、温病及疟疾。壮热: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以上,多见于里热实证,为阳盛热实,邪正剧争的表现,常伴有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俗称为“四大症状”潮热:发热象潮水一样有一的定规律有汗:病理上的发有汗表里证之分。表证出汗者,多属风邪犯表证和风热证。里证出汗者多见于里热症,里虚证。无汗:病理性无汗有表里证之分。表证无汗者,多属风寒表证。里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