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1】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 准确性。1. 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 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 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 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2. 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 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3. 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 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4. 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二、提高用药安全。1. 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 有相应法律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 和登记。2. 有误用风险的药品要严格管理。3. 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4. 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5.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 配伍禁忌。6.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 禁忌,掌握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7.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 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8.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 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三、建立与完善在特别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做到正确执行医嘱。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要有效沟通,正确执 行医嘱,不得使用头或电话通知医嘱或检验数据。2.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时,对医师下达的头临 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尤其是 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3.在接获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险值”或其他重要的 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成效时,接获者必须法律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成效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后方 可提供医师使用。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险值”报告制度。1.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所在医院提供服务能力和对象,针 对报告途径、重点对象、报告题目等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 急值”报告制度。2.危险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 咨询服务。3.危险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 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4.危险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少应包括 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