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讲义、教案、教学日历、大纲(42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第一章社会思想史的定义与讨论方法 第一节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第二节 前人“社会思想”定义简介 第三节本书的社会思想定义及其讨论范围 第四节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讨论方法第二章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历史、现状及相关问题第一节 中国社会思想史讨论的历史和现状第二节 中国社会思想史讨论中的相关问题一、关于“社会思想”定义(无确定的):(1)社会思想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属理论社会学的范畴(王处辉)(2)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社会思想,而且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所提出的(郭真)二、讨论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缘由及意义1、社会学本土化讨论的需要:我们在建立中国的社会学学科时应当依据当地社会生活的深化调查和紧密观察,发掘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概念和命题,这有赖于我们挖掘中国社会思想史的中国性,反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洋装化,不能拿西方的概念来硬套中国的史料,以牺牲中国史实的完整性来附会西方概念的解释性,这对于我们理解曾经的生活和解决当下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在本土化讨论中包含:(1)现实的问题——理论前提(2)即有的理论——洋为中用(3)传统的根基——古为今用2、讨论中国现实问题的需要虽然社会学关注“转型”和“变迁”,但我们在关注社会变动的同时,还是要意识到“不变”的一面,将古代文明积淀的智慧提升到社会讨论的方法论高度,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延长了分析问题的时间深度,而且还可以补西方实证方法之不足,正如费孝通所言,在运用社会学来讨论“我”、“心”这类概念的时候,原来实证性的、假设—检验模式的讨论方法还能不能奏效?(田毅鹏,2025)3、“位育”文化的需要“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人和自然,人和人,我和我,心和心等概念,很多都是我们社会学至今还难以讨论的东西,但这些因素常常是我们真正理解中国社会的关键,也蕴含着建立一个美好的、优质的现代社会的人文价值。社会学的讨论应该达到这个层次,不达到这个层次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学。假如我们能够真正静下心,坐下来,潜心疏理这些宝贵的遗产,真正在这方面获得突破,那将是社会学进展的一个重要跃进。三、如何讨论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运行理论的核心命题是: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各个社会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