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设计及其策略 摘 要:优质的培训课程是培训工作的核心,设计高水平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是做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前提。本文依据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就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设计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培训;培训课程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在我国有着特别的意义。其一,它是实现中小学校长培训目标的手段;其二,它是健全我国老师教育专业化系统的重要环节。前者通过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的展开过程,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后者通过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丰富我国的课程理沦建设。但是,与国外相关领域的讨论比较,我国对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讨论范围还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讨论课题也不够深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亟需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理论体系。为此,从理论上对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计进行梳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现代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校长培训课程的关系 课程的价值取向,既受客观的时代性影响,也受主观的认识论影响。为此,我们可以说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有自己的课程价值观。不过,正是受到上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看似“复杂多样”的课程价值取向,在理论上都可以归为以下三种:一是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其主要特点是“由知识引导着人的整个生活”,因而,“要把教育建立在知识的本质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而不是以儿童的爱好和需要为基础。主张“必须根据知识本身的状况与逻辑”来组织课程。二是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主张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作为课程价值的基本取向,并据此厘定教育目标和组织学校教育课程。三是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学校课程的价值在于为每个学习者提供真正有助于个性解放和成长的经验,重视人的存在,强调内在的学习动机基础,学习者不再被当做为适应外在需要而被动接受训练的对象,而是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在一定阶段上自我实现的人。 三种课程价值取向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课程决策,并由此形成了三种基本的课程设计思路。即:知识中心型课程设计、社会中心型课程设计、学生中心型课程设计。知识中心型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人类在漫长进展进程中所积累的学问、知识、技艺等系统知识。社会中心型课程设计,着眼于使学习者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术、技能。这类课程又包括“社会适应”和“社会重塑”两类,前者主张由社会现状去寻找课程设计的目标;后者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