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药与天然药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_第1页
1/11
中药与天然药物_第2页
2/11
中药与天然药物_第3页
3/11
中药与天然药物第一节中药与中药学一. 药物的分类1.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2).化学合成药物(西药)合成药:阿司匹林,奥美拉哇半合成药:蒿甲,头抱氨节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直接提取:麻黄素,紫杉醇⑵.生物制品汗扰素,球蛋白(3).天然药物:各种银杏制剂,人参皂苛制剂(4).草药(民间使用的药物):黄花蒿(青蒿)2.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⑴ 冲药: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住津,安神)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2) .草药:黄苓茎叶(清热解毒)3.民族药:藏药,蒙药二、中药的起源及资源《诗经》中载药 50 余种;公元前 770 220 年,《山海经》载药 139 种;公元前 221公元 265《神农本草经》载药 365 种;公元 659 年《唐木草》收药 844 种;宋代,《证类本草》收药 1445 种;1596 年,明代《本草纲目》收药 1892 种;1765 年,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药物 2913 种;1977 年编成《中药大辞典》收药 5767 种;《新华本草纲要》60 种;《中国中药资源》载录 12727 种.三、中药学的讨论范围中药学是讨论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1. 中药的药性药物的性味和功能称药性。中药的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2. 中药的四气(四性)中医将病分为热性病和寒性病,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作用将中药分为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如,石膏、黄连、性病,具有温热性质。子等治疗热性病具有寒凉性质、附子、干姜等治疗寒寒性、凉性中药具有清热泻火作用、温性、热性中药具有温里散寒作用。寒凉药物属阴,温热药物属阳。寒与凉,温与热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假如不了解药性,治疗热性病用热药,治疗寒性病用寒药,必定会产生不良后果甘酸:、甘、搬、泻降示如人连如黄黄清热燥湿风寒黄证下的香疗红花行气行血中药作用的标志。补益、和中。固涩。如五味子、山茱萸敛汗涩精,五倍子涩肠止泻燥湿、3. 中药的五味咸:软坚、泻下。如海藻、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中药的气和味要综合应用,气味相同作用类似,气味不同则作用不同,气同味异或味同气异,则作用也不相同。如麻黄薄荷同为辛味药,辛能发散,具发汗解表作用。麻黄性温,用于风寒表证.薄荷性凉,用于风热表证。4. 中药的升降沉浮根据药物的作用趋向又将药物分为升降沉浮。升是升提,降是下降,浮有上行发散之意,沉有下行泻利之意。牡蛎能治疗肝阳上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药与天然药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