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体构造工程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1.1. 模板工程1.1.1. 轴线偏位1.1.1.1. 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偏移。1.1.1.2. 原因分析轴线放线错误: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发生偏位后不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支模时,不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总垂直度控制措施。模板刚度差,水平拉杆不设或间距过大。混凝土浇捣时,不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捣高度过高挤偏模板。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偏位。1.1.1.3. 预防措施模板轴线放线后,要有专人进展技术复核,无误后才能支模。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如采纳焊接钢件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部位置准确。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根据混凝土构造特点,对模板进展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展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展处理。混凝土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允许围。1.1.2.变形1.1.2.1. 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凸肚、缩颈或翘曲现象。1.1.2.2. 原因分析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截面小,刚度差。墙模板无对销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竖向承重支撑地基不牢,造成支撑局部下沉。门窗洞模间对撑不结实,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梁,柱模板夹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以致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浇捣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份。1.1.2.3. 预防措施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浇捣时侧向压力和振捣时产生的荷载,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承载能力和刚度。梁底支撵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假设为泥士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措施,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宽度。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 4m 时,模板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 1%。〜3%。〔本工程取 2%。〕。1.1.3.标高偏差1.1.3.1. 现象测量楼层标高时,发现混凝土构造层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有偏差。1.1.3.2. 原因分析每层楼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