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学数学(2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从生活中学数学 王宝平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实进入课堂,能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数学,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训练制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我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中探究出的点滴体会,具体分以下四个方面实施:一、亲身参加数学实践,引出数学问题,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的引入,新授或练习的各个阶段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应用数学知识改造客观世界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如①数学计算的应用,学生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我从学校购买体育器材的情境中引出教学内容,学校购买篮球用了 3028元,买滑梯用了 4865 元,请你能帮学校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吗?假如老师带了 10000 元买完两种体育器材后还剩余多少元?②学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让学生计算教学楼安装电扇的数量,计算几箱饮料的数量,计算几排酸奶的钱数等。③学习“利息”后,让学生到银行调查现在存款的利率,学习填写存款、取款凭条;学习了圆的认识后,让学生帮助体育老师规划掷铅球场地。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数学规律。学生年龄虽小,但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不少数学表象。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原型,联系实际讲数学,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在制造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培育学生制造性思维能力。如利用“小华和小星是好朋友”这一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约数和倍数”、“倒数”中的两个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利用每年总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断变换,每周总是从星期一至星期日,周而复始变化着,每天太阳总是东升西落等熟知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制造性地学习“循环小数”的概念。利用“妈妈购物98 元,付款 100 元,找回 2 元的生活实例,诱导学生探究掌握“138-98=138-100+2”的简算算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会了数学知识的来源,培育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三、通过模拟实践活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把学生在日常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性活动中去应用数学。在模拟购物的活动中应用元、角、分的知识付款,应用单价、数量、总价的知识计算商品的总价或数量。在模拟存款活动时,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计算存款利率。应用比例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