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建立以委托代理制为核心的民营企业新制度 ★★★文档资源★★★ 摘要: 经过了 20 多年的进展, 中国民营企业现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 进入了二次创业阶段。当前, 民营企业进展遇到了”瓶颈”, 过去建立的旧体制已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新要求。民营企业要冲出这个”瓶颈”就必须明晰产权, 在建立股份制的基础上实行委托代理制度。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产权 委托代理 中国民营企业进展到今日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然而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经营状况的复杂化, 企业的进展遇到了难以逾跃的”瓶颈”, 各种弊端也日益显示出来。有人曾把这些问题归纳为民营企业的十大内伤: 目光短视、 独断专行、 缺乏诚信、 忽视激励、 张力错位、 管理粗放、 盲目多元、 疑虑下属、 营销偏向和疏于选人。然而, 这十大内伤只是停留在对民营企业所存在问题的现象描述, 并没有涉及本质问题。造成民营企业种种弊端的根源是民营企业的产权问题( 包括了产权界定问题和产权集中度问题) 及委托代理制度的不健全。 一般认为, 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民营企业不会存在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 然而在中国情况并非如此。在中国民营企业出现的产权问题大致能够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独特进展历程造成的。在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初期, 为了求得政策上的保护, 许多民营企业挂靠在政府机构或国有企业属下, 或者以”集体经济”的名义注册, 戴一顶”红帽子”。这造成了”红帽子”企业天生的产权不清, 为日后的产权纠纷埋下了隐患。另一种情况是合伙制企业。合伙制企业是企业创办初期, 几个家族成员或几个朋友合办的企业。由于合伙制是无限责任制, 随着企业进展, 往往容易产生产权纠纷问题。 另外,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也是阻碍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国, 大多数企业是由其几个家族成员或几个不存在血缘关系的人出资成立, 出资人分别持有企业的股份, 出资人既是企业的所有者, 又是经营者。这样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只适用于企业进展初期, 随着企业的进展壮大, 经营状况越来越复杂, 两权合一的经营管理方式必定会成为阻碍企业进展的桎梏。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成长历程来看,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企业进展到一定阶段的必定要求。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必定是两权分离的。因为规模庞大的资本归属于成千上万的股东所有, 而这些众多的股东不可能直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