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涉税事务处理探讨会计学涉税事务处理探讨一、涉税课程特征税金计算、上报、筹划等涉税业务的处理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其中税收法律法规是核心(简称“税法”)。税法必须以保障税收活动为其存在的理由和基础,而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涉税业务处理必定要用到财政学中所学的基本知识。财政学需要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结论,使得涉税业务处理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基础。税金核算业务要遵循会计核算制度,涉税业务处理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学知识。可见,涉税业务处理已打破了各课程体系之间的分界,需融合多学科知识。融合多学科理念的涉税课程内容上必将是零碎分散的,必须挖掘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加以归纳总结,将知识系统化。社会经济进展的地区不均衡性和整体变化性,决定着国家为实现特定时期的调控目标,会不断调整税收法律法规,这必定影响涉税业务实践操作。时效性要求教学紧随税收政策法规的调整步伐,不断更新、充实、完善,也要求教学过程应着重培育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品质。基于本科阶段涉税课程特征,涉税课程教学应坚持学科融合、强化实践、注重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培育。二、教学团队建设(一)师资素养要求(1)融合多学科知识背景。涉税课程多学科融合与交叉的特性要求授课老师须具备相关学科知识背景,用以诠释“企业涉税”课程的教学内容。(2)归纳总结能力。融合多学科理念的各项税收法律规定内容零碎分散,老师须具备挖掘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加以归纳总结,将理论知识系统化的能力。(3)实践能力。以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企业涉税课程教学的重心,要求老师熟悉企业涉税处理工作流程,并能准确处理涉税事务,从而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4)与时俱进完善知识结构。涉税课程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要求老师具备随着税收政策法规的调整不断更新、充实、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二)团队建设措施在课程建设主持人统筹下,吸引自愿参加且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老师参加课程模块建设。特别是要将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校外相关资质人员引入到课程建设过程中,从而保证课程团队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实现校内外老师的相互沟通,协同进展,保证课程建设内容从实践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稳定的教学团队后,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如相互听课、集体备课,沟通研讨会,外出实践等,以体现课程特性,保证教学质量。三、教学大纲建设课程教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