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影响因素及其量化讨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是政府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保障广阔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的重要手段。 影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的因素较多,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风险水平、区域的总体职业卫生情况、可利用的监管资源、监管体制、法律法规建设情况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的实际效果或监管的决策。本文拟在概述影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影响因素基础上,对影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其量化讨论的可能性。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主要影响因素概述1.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 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现场监管的角度来看,在分配有限的职业危害监管资源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将职业危害严重、职业病或者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可能性较大的企业予以优先监管和重点监管,以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干预或者控制潜在的职业危害风险,从而降低职业危害事故或者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显然,在现场监管过程当中,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水平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应当给予的监管强度,是影响职业危害监管资源分配的主要影响因素。1.2 作业场所所属行业的职业危害风险 我国涉及到职业危害的行业多达 30 余种,但不同行业的职业危害风险因其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矿山开采业因接触到大量的粉尘危害而有较高的尘肺病发生风险,轻工、化工等行业则因生产性毒物种类较多而容易发生职业性中毒,某些行业则主要存在非电离辐射、噪声等相对轻微的职业危害,发生职业病或者职业危害事故的风险自然也较低。因此,不同的作业场所由于所处行业不同、其工艺特点、职业危害情况、职业危害控制情况等也存在不少的差异,因此导致的职业危害风险的差异而影响到监管资源的分配。1.3 作业场所所属区域的职业危害总体情况 所谓区域职业危害总体情况,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发生职业病或者职业危害事故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性的综合,是综合考虑某一区域固有职业危害风险水平、职业危害风险控制水平职业危害控制资源情况等因素的职业危害风险综合水平。显然,区域职业危害总体情况与该区域内企业或者作业场所的构成情况关系密切,不同职业危害风险的作业场所的数量、所属行业的分布情况以及整个区域的职业危害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监督情况、健康体检情况、检测情况等)等也通过影响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而影响到一个区域的职业危害总体情况。1.3.1 区域职业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