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1. 常用推拿方法揉脾经 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减退、黄疸等。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见图 1)。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按住小儿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 100~300 次。揉肺经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见图 1)。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按住小儿无名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 100~300 次。 揉板门主治:食积、腹胀、食欲减退、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位置:手掌的大鱼际平面(见图 1)。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端按揉小儿大鱼际100~300 次。 摩腹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位置:腹部。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有规律地移动的方法,称摩法。摩3~5 分钟。 推七节骨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位置:腰骶部正中,第四腰椎至尾骨末端处(见图 2)。操作:操作者用拇指桡侧面或示指、中指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直推 100~300 次。向上推为推上七节骨;向下推为推下七节骨。 揉足三里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下肢痿软无力等。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 1 横指处(见图 3).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 100~300 次。 捏脊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位置:背脊正中旁开 1 寸,大椎至尾骨末端处。操作: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上,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施术时应从儿童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椎骨下开始),术者用双手的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儿童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根据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 1 遍,如此捏 6 遍,在第 5 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患儿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腑脏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 6 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儿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是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2. 推拿注意事项操作前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润肤油等介质;操作者应双手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