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老师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知识和人才是经济进展和综合国力竞赛的最大资本。我们必须拥有足够数量、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要想把自己培育成创新型老师,应从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开始。要把传授技能作为开发学生智力、培育学生能力的途径及手段;积极改革教学方法,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安全自由、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坚持正确的激励、宽容和理解学生,使学生的主体性突出,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加、独立探究的机会越多,制造性情感越强,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越有可能得以培育。由于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阅读、积累、观察、习作的培育与训练。鼓舞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在每学期开学初,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情况,鼓舞学生读整本名著 2 本以上,来培育语感,丰富语言积累。而积累背诵更是重中之重,不但是课内优美篇段必须背诵;而古诗文必背91 首和其它唐诗宋词;甚至是毛泽东诗词学生都会背 50 余篇;而优美词句的积累注重在平常如有特点性的成语:描写环境的词语、自然景色风光的词语、人物外貌表情内心活动的词语、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含有近义词反义词的词语、AABC式的词语、ABCC式的词语、ABAC式的词语等在老师同学的群策群力下,每种类型的词语学生都会积累几十个;或是在假期也是重要的一项作业,特别是寒暑假的每天 5 个成语,整个假期将近二三百个,而名人名言、对联、歇后语等每个假期也得积累至少 20 条以上,这样千方百计地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储备。而习作训练,不仅依托于教材的模仿和制造,更宽阔的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水。从媒体获得的新闻素材,从生活中的劳动、活动参加体验中获得习作的内容,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一切生灵又是我们的朋友,在观察中发现大自然的神秘与奇妙,这样使学生在日记、读书笔记、随笔、习作中抒发心中所感。学生的习作水平均有很大提高。每学期每个学生的习作量都在 100 篇左右,对于优秀学生每一篇习作都经过精心的体验与制造。几年下来,学生制造出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全国第三届小学生作文“希望杯”竞赛中,我班就有七八个学生的作文获奖。刘艾琳的《和谐之家》、杜婉婷的《一件难忘的事》、马超群的《我牵挂的妈咪》、李东昊的《学写毛笔字》又被相继发表在《北方少年报》上,马文新的《老师、同学和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