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前言 冷却热得硫酸铜饱与溶液可以得到硫酸铜晶体,但晶体析出得情况、形状大小都会因实验用品得差异、实验过程中得变量有所不同。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参照初三化学【下册】课本 P40 中明矾晶体得制取方法与借鉴往届学生制作硫酸铜晶体得经验,结合网上查找到得相关资料,进行制取硫酸铜晶体得实验,共耗时 10 天才成功完成。一、实验仪器、药品、材料线圈,碗一个,硬纸片一张、硫酸铜粉末若干。 二、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放入比室温高 10~20℃得水,并加入足量硫酸铜;2. 用筷子搅拌,直到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3. 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 3~5℃时,把模型放入碗中;4. 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5. 取出线圈后往烧杯中加入温水,使其成为比室温高 10~15℃得溶液,并补充适量硫酸铜,使其饱与;6. 用硬纸片盖好,静置过夜;每天观察,重复 5、6 项得操作过程。7. 三、实验注意1、 所用试剂必须纯净,如含有杂质就很难获得完整得晶形。 2、 控制溶液得浓度,假如溶液过浓,析晶速率太快,不易形成晶形完整得晶体;如超过饱与溶液浓度不大,结晶速率太慢,小晶体慢慢长大。制备小晶体时,用高于室温 20℃~30℃得饱与溶液;以后添加得饱与溶液应就是高于室温 15℃~20℃得溶液,每次加入量约为原溶液得 1/10,添加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3、 注意环境温度得变化,应使饱与溶液缓慢冷却,可用布或棉花把烧杯包好。白天温度较高时可把晶体取出,到晚上再放回溶液中。4、 所用容器必须干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四、实验过程五、实验结论(1)硫酸铜得溶解度随着温度得升高而增大,通过严格控制温度得变化,有利于加快晶体得成形速率;(2)使用铁丝作为模型,不能使硫酸铜饱与溶液结晶,因为 Fe 得金属活动性比Cu 强,能与 CuSO4反应(Fe+CuSO4=Cu+FeSO4)生成绿色得硫酸亚铁与铜;(3)铜丝表面缠上棉线得模型,能较好地析出硫酸铜晶体:(4)模型必须悬挂在溶液中,若模型与杯壁贴合,冷却后溶液析出得晶体将附着在线圈与杯壁之间,成形得晶体形状不规则。六、问题与探究Q:为什么不同得材料结晶情况不同?A:根据结晶原理,晶体得生长就是溶质在晶核表面不断堆积得结果,对澄清得过饱与溶液,在介稳区内就是不会产生晶核得,必须靠外界加入得晶种,才能使溶液中得溶质生长到晶种得表面上,而溶液中得固体杂质、微粒、尘埃、容器界面得粗糙度、容器得震动等都会诱发成核。假如晶核“泛滥”,就无法形成大晶体。由于棉线与铜丝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