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管理规定一、环境管理1.供应室周围环境应干净,无污染源。2.室内环境干净,无蝇、无虫,墙上无裂缝、无灰尘、无霉点、无蜘蛛网,地面无垃圾死角,每天一小扫,每周二大扫。3.每室工作前后均用消毒液擦抹物体表面一次,无菌室、包装间及其他各室抹布、拖把应分开固定放置,并有标志,地面用消毒液拖擦,每月二次。4.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纳单向通行的方式,不准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污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二、人员管理1.供应室工作人员上班时衣帽干净,不得着工作服进食堂、幼儿园和离院外出。2.注意仔细洗手,操作前洗手,操作后洗手。3.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年做一次体检,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供应室工作。如乙肝三系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4.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5.供应室工人须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工人应持有上岗证。6.定期深化临床科室,检查无菌物品的保管和使用情况,并提出改正意见,应有记录。三、污染物品处理1.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和专职人员,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无菌区和污染区。2.下收下送应配有专人分别负责无菌物品的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车有明显标志,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污染物品,每次收发回来应用消毒液擦拭车子,每周彻底擦洗,车轮上油。3.收回的污染物应在回收间分类,进行初步消毒后再作处理。4.凡经传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人使用过的医疗物品,应先做初步消毒处理,包扎后送供应室,对有红色标志的传染物,应先用压力蒸气灭菌后,再做常规处理。四、准备灭菌的物品按包装制度执行。五、无菌物品管理1.加强对注射器、针头等物品洗涤质量的监控,按常规含糖耐量测定和热源测定及细菌监测,每月一次。澄明度、PH 值每周测定二次。2.各种消毒包标记明确、完整,必须有名称、有效日期、责任人、核对者。标记不清、记录不全,均不得发放。每包应粘贴 3M 胶带和 132C 压力蒸气灭菌指示管,测定灭菌效果,未达到要求者,重新灭菌。3.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管理,消毒员应严格执行高压灭菌操作程序,保证消毒效果,及时检查并记录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指示剂显示结果,并按规定保留 7 天,每晨每台预真空压力锅灭菌前进行一次 13-0 试验。供应室应有质量监测员,随时督促检查。4.保证高压锅灭菌效果,每季度一次用嗜热嗜酸脂肪杆菌作为指示菌,以测定热力灭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