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米国、何国疏证 一、米国关于唐代中亚的米国,《新唐书·西域传》记载:“米,或曰弥末,曰弭秣贺。北百里距康。其君治钵息德城,永徽时为大食所破。显庆三年,以其地为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自是朝贡不绝。开元时,献璧、舞筵、师子、胡旋女。十八年,大首领末野门来朝。天宝初,封其君为恭顺王,母可敦郡夫人。”[1] 关于米国的方位米国之王治钵息德城,其对音无考。米国,《大唐西域记》卷一作弭秣贺,并称该国位于飒秣建国之东南,劫布呾那国之南。《释迦方志·遗迹篇四》则称,米国位于飒秣建国之东南,劫布呾那国之西北。《隋书·米国传》记:“米国,都那密水西,旧康居之地也,……西北去康国百里,东去苏对沙那国五百里,西南去史国二百里。”《册府元龟》卷 958 外臣部·国邑二记:“米国,都那密水西,旧康居之地。……西北去康国百里,东去苏对沙那国五百里,西南去史国二百里。”《册府元龟》之记与《隋书·米国传》完全相同。以上各书所记均把米国视作康国之东南。《新唐书·康国传》称:康国“东南属米百里”。《新唐书》把米国记作康国之南,与上述记载有所不同。而杜环《经行记》则记:“康国在米国西南三百余里”。杜环把米国置于康国之东北,肯定有误。《新唐书·地理志七下》引贾耽《皇华四达记》称:“自碎叶西十里至米国城。”从方位上看,“米国城”并非米国。史籍中又有关于“东米国”的记载。《新唐书·地理志七下》记载:石国“西南至东米国五百里”;“东米国在安国西北二千里,东至碎叶国五千里,西南至石国千五百里,南至拔汗那国千五百里。”《唐会要》卷 100 引《西域图》说:石国“西南至东米国五百里”;“东米国在安国西北二千里,东至碎叶国五千里,西南至石国一千五百里,南至拔汗那国一千五百里。”《新唐书》、《唐会要》的“米国”记述,应出于同一史源。但是,在《唐会要》的两条记述中,东米国的方位不一:一在石国之西南 500 里;一在石国之东北 1500 里。而据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所记,安国位于石国以西偏南 505 公里左右。因此,东米国不可能在石国东北 1500 里、安国西北 2000 里之方位。《唐会要》有关东米国的第二条记述肯定有误。石国以西偏南 500 里,则是康国。假如《唐会要》所引石国“西南至东米国五百里”之记不误,那么东米国应当位于康国之东或以东偏南。这与《新唐书》所记“米国”方位略有不同。看来,《唐会要》的第一条引述也是有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