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濟先生與《四部叢刊》 張元濟,字筱齋,號菊生,一作鞠生,浙江省海鹽縣(舊隸嘉興府)人。生於清同治五年西元(1866)9 月 28 日。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中壬辰科二甲進士,授翰林院庶起士。散館改派刑部貴州司主事,翌年,考取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在京期間,創辦‘通藝學堂’以傳播西學。其思想力主維新,任章京時,奉命為德宗搜集新學圖書進呈。國是詔下,上召見並詢新事,自是先生屢有陳言。戊戌變起,奉旨‘革職永不敘用’,遂南下上海發展,尤致力於文化提倡,啟迪民心之事業。西元 1937 年 3 月,以‘主持商務印書館數十年,輯印《四部叢刊》等書,校印古本史籍,於學術有重大貢獻’,當選為中央讨论院第一屆院士,與胡適西元(1891~1962)、餘嘉錫西元(1883~1955)、楊樹達西元(1885~1956)列名人文組中國文史學科,足見先生學養之專精,確足以為學者典範。尤著意於善本孤槧之收羅影印,廣為刊佈流傳,實有裨於學術之讨论。曾任上海文史館長等要職,於我國文物之保存流傳,有其不刊之功。西元1959 年 8 月 14 日病逝於上海,享年 93 歲。《四部叢刊》 《叢刊》分為初編、續編、三編。初編始印於西元 1919 年,至 1922 年始成,收書323 種,8,548 卷。1924 年重印初編,抽換 21 種版本,增為 8,573 卷,並新撰若干校勘記。續編于 23 年印成,收書 81 種,1,438 卷。25 年續出三篇,73 種,1,910 卷。原擬再出四編,以二次大戰起作罷。正續三編,總計收書 504 種,3134 冊。全書採用石印技術,重現原書面貌,並詳記原版寬狹大小於卷首;分經史子集四類,體例較備。以涵芬樓所藏為主,兼采江南圖書館、北京圖書館、瞿氏鐵琴銅劍樓、傅氏雙鑒樓、劉氏嘉業堂、繆氏藝風堂等名家秘笈。甚至日本靜嘉堂文庫、帝室圖書寮、內閣文庫、東洋文庫、東福寺等藏書,凡宋元舊本,明清佳刻,具述其急要者而登之,罕見實用,兼收並蓄。先生印書首重版本,尤貴初刻,‘所採錄者,皆再三考證,擇善而從’(《叢刊》例言)。以宋本言,三編所收,幾於百種,如趙注大字本《孟子》,即為僅見之宋本。重刊初編所抽換《盤洲文集》,系海內孤本,與影宋本相校,得補正千三百字。又《太平御覽》卷帙龐大,今所存版本多不全,先生乃以靜嘉堂本、喜多村直聚珍本配補宋蜀刻本,又《春秋正義》十二冊三十六卷據日本正宗寺抄本影印,為日本版本複以國內鮑崇成本、張若雲本對校補缺,使其成最善與可信之本,功不可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