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融资模式的比较p(5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融资模式的比较 BOT 模式 BOT 模式, Build-Operate-Transfer 的英文缩写,即建设-运营-转让模式。指政府将通常由自身承担的重大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维修责任以契约方式交给投资者,投资者建成此项目后,在协议期内对该项目拥有经营权、收益权,以收回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特许权期满后则将该项目无偿交还给当地政府。此种模式在拓宽投资渠道、解决建设资金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不再累述。但同时,该模式在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法律现状下,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和弊病。 1.投资者实力不足或目的不纯 1.1 投资者的规模、实力参差不齐(国内真正有资金、技术实力运做该项目 BOT 的企业很少),有些企业根本不具备相应的实力却对运行价格进行恶意竞争,利用政府对环保专业欠缺了解而拿到 BOT 项目,可以想象,这样的 BOT 项目即使污水厂建成,也是运行不下去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还有的项目是由多个中小投资者共同集资建设,很可能在建设投入、运营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出现纠纷,从而造成项目停建和运行瘫痪。 1.2 一些投资者把拿到污水处理 BOT 项目做为自己达到集资、贷款目的的一种手段。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套用环保概念在股票市场上圈钱。假如这些企业真正目的没有达到,那么其签定的那些 BOT 协议也就成了一页废纸。政府的尴尬是可想而知的。 2.项目前期工作(商务、技术谈判)时间较长、过程复杂、融资成本高 2.1 某地区拟用 BOT 模式建设污水处理厂,当地政府与投资方在 2025 年即签定了合作意向书,但到目前该工程还没有正式运做。 2.2 BOT 项目是由政府、投资方和其他相关部门和企业签署的一系列的协议、合约、合同保证实施的。由于涉及的方面较多而特许经营期(15—20 年)较长,很难保证所有协议在这样长的时间内保障各自的利益。所以,该项目的前期工作相对烦琐、复杂的多。 2.3 显然,较长的时间和复杂的谈判决定了政府采纳 BOT 模式建设污水处理厂需要付出较高的前期运做成本。 3.污水处理厂在运营中的风险 3.1 BOT 项目将污水厂的运营推向了市场,是市场化了的,政府终于甩掉了包袱,乐得撒手不管。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者(也就是投资者)只需应付(或搞定)环保部门的出水检测就可以了。甚至有的运营者,检测前处理,检测后不处理,白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