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7)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七)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除要满足强度等级、 抗渗要求,关键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化热引起 的内外温差,防止因温度应力而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以绍 兴交通银行大厦地下工程为例,该工程地下 1 层,地上 18 层,基坑面积约 35 平方米,基坑深 5 米,局部 7 米。为 保证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主要实行了如下技术措 施。优选材料,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尽量缩短混凝土的 运输时间,合理安排浇筑顺序,及时卸料;在浇筑前,用水 冲洗模板降温;泵管用麻布包裹,以防日光暴晒升温。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浇筑采纳“一个坡度、层层浇 筑、一次到顶”的方针。根据混凝土泵送时形成的坡度,在 上层与下层布置两道振捣点。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 主要解决上部振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确保下部 混凝土的密实。先振捣料处混凝土,以形成自然流淌坡度, 然后全面振捣。为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防止因混凝 土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提高混凝土密实度,还 实行二次振捣法。在振捣棒拨出时混凝土仍能自行闭合而不 会在混凝土中留孔洞,这时是施加二次振捣的合适时机。由 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较厚,在浇筑两小时至 6 小时后,先 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然后用木抹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 密实,在初凝前用铁板压光。既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 裂,又能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发。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及测温工作。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 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 应根据当时的施工情况和环境气温,采纳了“蓄水法”进行 混凝土养护。具体做法是: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双层麻袋, 浇水湿润。待混凝土初凝后,在基础周围砌挡水,蓄水深 10 厘米,养护 28 天。为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 的变化值,在基础内埋设测温点 20 个,深度分别设在板中 及距表面 10 厘米处,分别测量中心最高温度和表面温度, 测温管均露出混凝土表面 12 厘米。测温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开始进行,测温频率按 持续 28 天考虑。具体安排是:前三天,每两小时测温 1 次; 4 天至 8 天,每 4 小时测温 1 次;9 天至 15 天,每 6 小时测 温 1次;16 天至 20 天,每 12 小时测温 1 次;21 天至 28 天, 每 24小时测温 1 次。从测温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基础混凝 土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