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中数学复习课重视课本概念的阅读,培育同学的自学能力。 中同学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除了数学难以读懂外,另外一个原因是许多数学〔老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爱滔滔不绝地讲,汇成商学院黑板的写,使同学产生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同学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符号的法律规范作用,潜移默化培育和提升同学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老师引导,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应当改正那种"同学闭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概念时,应让同学翻开课本,老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在阅读中,让同学反复认真思索,对书中表达的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认真品味,深化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如换成其它词语行吗?省略某某字行吗?加上某某字行吗?等等,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内容,读出从课文中提炼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老师在课堂上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节约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防止因口误、笔误所产生的概念错误,从而使同学能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提升课堂效率。 老师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提倡"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老师的主导下,同学只能被动学习。同学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加的学习活动,以缩短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同学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同学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同学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爱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加强同学探究的欲望. 比如在上指数函数单调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杰米的百万富翁,一天他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在整整一个月中,我天天给你 10 万元,而你第一天只必须给我一分钱,以后天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非常兴奋,他同意订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