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能力重视错题的分析 同学的学习是一个反复熟悉和施行的过程,出错总是不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同学,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 1,可计算时忘了减 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老师要及时了解同学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化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学习的状况,可借鉴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同学出错处加上评语,让同学知道错的原因,是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然后在知错的基础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熟悉巩固。 老师要因人、因题来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同学都做错了的题,老师就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同学,老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同学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自我反思,每个同学都要准备一个本子,把天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因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同学常常出错的类似题目作为同学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同学改错后的作业效果。该学习对同学是有要求:推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纳"小医生找病因竞赛'的形式,让同学在竞赛中猎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同学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还要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同学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帮助同学弄清算理,显示规律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同学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低年级同学直观思维占主导,并在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同学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进展,就必须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 在进行"9 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同学拿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同学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持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同学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熟悉结构的认同。比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同学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持续学习的。再如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要讲清楚,让同学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于计算。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