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概况地理位置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介于东经 117° 12- 118° 5 3和北纬 29° 2 4- 3 0° 31 之间,辖三区四县,全市总面积9 8 0 7 平方公里,皖赣铁路横贯辖区,公路四通八达,水陆空交通极为方便。歙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皖南地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18° 15,一 118° 5 3,,北纬 29° 3 0,- 30° 7 之间,总面积 2122 平方千米。东北与绩溪县和浙江省临安区交界,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毗连,西南与屯溪区、休宁县相邻,西北与徽州区、黄山区接壤。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截至 2 0 2 0 年末,歙县辖 15 个镇、13 个乡,常住人为 36. 3 万人。自然环境概况1. 1. 1 地形地貌黄山市境内具有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间谷地从属,其地层为扬子江地层江南地层分区,发育较全。总厚度 3. 7 万米,建设项目拟建厂址周围地形以低丘山涧河谷平原盆地为主,低丘绝对高程 3 0 0m,相对高程 50m,组成物质以浅变质岩石灰岩和红色沙砾岩为主,无一定延伸方向丘顶,多呈浑圆状坡度,一般小于 15,最大不超过 2 0。丘间谷地低部多呈 U 形或箱形,分为高谷地和低谷地盆地,绝对高程 2 0 0m,相对高程 30m。多发育在断陷带,呈北东至南西或北西至南东向延伸。谷地边缘可见清楚的断崖和三角面。地势低下,为水流汇合之区,经长期流水侵蚀与堆积作用形成宽广的沿河冲击平原。1. 1. 2 土壤植被生态丘陵地带为红壤中的黄红壤亚类和黄壤,呈酸性,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13%,保水保肥力较差。分布在歙县大阜王村等地的侏罗纪紫色土,呈酸性,分布在临溪至歙县桂林等地的白垩纪紫色土呈中性或微碱性,旱地和岗地主要为黄红壤紫色土和沙泥土。水田土主要有潴育型淹育型和潜育型三种,沼泽型和侧渗型较少。潴育型土约占水田面积 70%,主要分布于地势平缓的畈田、低中耪田。淹育型土约占 14%,分布于高耪上冲和低丘上部。潜育型约占 16%,多分布于近河低地平畈与山丘交界处,以及丘陵地区的冲。黄山山脉以南主要是次生的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沟谷常绿林,灌丛多属次生植被类型,高草灌丛和草丛多零星分布草甸,只在中山顶部及河滩外侧有少量分布。此外还有多树种相混杂的松杉、松杂、杉杂林等。海拔 4 0 0m 以下的山地植被多为垦殖栽培带,主要有法梧、白杨、刺槐、柳树、樟树、银杏等树种以及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