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导管护理常规

导管护理常规_第1页
1/4
导管护理常规_第2页
2/4
导管护理常规_第3页
3/4
导管护理常规一、人工气道的护理常规1. 氧气管和湿化瓶、湿化水每 24 小时更换,长期带机的患者呼吸回路每周更换,假如被痰液、血液等污染时随时更换。2. 口腔与气道分开使用吸痰管。3. 对于带呼吸机的患者,假如吸痰时需要断开呼吸机,要用无菌治疗巾。4. 吸痰盘每 4 小时更换一次,假如治疗巾被浸湿或被痰液、血液污染时,应该随时更换。5. 适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根据痰液的性质适时调整湿化液的温度,避开湿化过度或湿化不足。呼吸回路积水杯应处于管道的最低位,以免影响积水通气效果。6. 为避开导管随呼吸运动上下滑动和意外拔管,妥善固定导管,气管切开导管系带松紧以一指为宜;气管插管导管在使用两条胶布固定的基础上需加用带子固定或使用一次性固定器;保持导管的中立位;呼吸机管道的高度不得高于气管导管,避开导管内的冷凝水返流入气道,增加 VAP 发生的几率。7. 多取斜坡或半卧位,适时变换头位,以免颈项强直、体表压伤及咽喉损伤。8. 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及患者症状和体征变换情况,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气管切开患者观察气管切开有无分泌物、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痰液的量、性状、气味;置管的深度。9. 准确记录插管的方法、途径、插管的深度、插管前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气管切开患者需要记录气管切开情况,如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出,渗出物的性状;气道内痰液的情况。二、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的护理常规1. 保持引流管通畅,标识清楚,防止引流装置受压、打折、扭曲。2. 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保持患者平卧位,如要摇高床头,需遵医嘱对应调整引流管高度。3. 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范围,患者躁动时,可酌情予以约束。4. 脑室引流瓶(袋)入口处应高于外耳道 10~15cm; 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根据颅内压情况置于床面或遵医嘱调整。5. 引流早期(1~2h)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快、过多。6. 观察脑室引流管波动情况,注意检查管路是否堵塞。7. 硬膜外、硬膜下引流液量及颜色突然改变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8. 翻身时,避开引流管牵拉、滑脱、扭曲、受压;搬运患者时将引流管夹闭、妥善固定。9. 每日更换引流瓶。10.详细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量。11.脑室引流管拔管前遵医嘱先夹闭引流管 24~48h,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三、动静脉置管的护理常规1. 对动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各种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 观察置管刻度并准确记录,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导管护理常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