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完整性的含义及测量技术1 引言岩体基本质量是岩体所固有的,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最基本属性。因此岩体基本质量评价与分级一直是勘察、设计、施工及科研人员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而岩体基本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构成岩体结构特性的内在因素,而岩体完整性是起控制性作用的因素之一。岩体完整性是指岩体内以裂隙为主的各类地质界面的发育限度 ,是岩体结构的综合反映,取决于结构面切割限度、结构体大小以及块体间结合状态等因素,是岩体工程中采纳的概括性指标。因此,如何既科学又方便地评价工程岩体的完整性对岩石工程建设意义十分重大。2 岩体完整限度评价岩体的完整性, 即岩体在遭受构造运动和浅表生改造后的完整限度。岩体的完整性有两层含义: 第 1 层含义是几何(宏观形态) 完整性, 即从结构面发育限度出发来衡量的、肉眼可以看到的岩体完整限度, 表征的指标有裂隙间距 D、岩体体积节理数 Jv 、岩石质量指标 RQD; 第 2 层含义是力学(工程) 完整性(似完整性) , 即撇开肉眼的完整性推断, 从岩体满足工程荷载的力学需求的角度来评价的岩体完整性, 表征的指标重要有岩体体积节理数 Jv 、岩体完整性系数 Kv 等。岩体完整限度采纳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两种方法拟定。2.1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标准就是根据岩体的几何宏观形态,从结构面发育限度出发来衡量岩体的完整性。根据国标 GB50218-94 及其条文说明根据表 1 对岩体整体性进行定性划分。表1 岩体完整限度定性划分名称结构面发育限度重要结构面的结合限度重要结构面类型相应结构类型组数平均间距(m)完整1~2>1.0结合好或结合一般节理、裂隙、层面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较完整1~2>1.0结合差、结合好或结合一般节理、裂隙、层面块状或层状结构2~31.0~0.4块状结构较破裂2~31.0~0.4结合差节理、裂隙、层面、小断层裂隙块状或中厚状结构≥30.4~0.2结合好镶嵌碎裂结构结合一般中、薄层状结构破裂≥30.4~0.2结合差各种类型结构面裂隙块状结构≤0.2结合一般或结合差碎裂状结构极破裂结合很差散体状结构注:平均间距指重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2.2 定量评价目前国内外用以表征岩体完整性的指标较多,猎取这些指标的方法重要有3 类;①弹性波测试法,基于此法的评价指标有岩体完整性指数 Kv 等;②岩芯钻探法,基于该法的评价指标有岩石质量指标 RQD、单位岩芯裂隙数等;③结构面记录法,基于此法的评价指标有岩体体积节理数 Jv、平均节理间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