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微波衍射试验 论文关键字 :布拉格公式 微波 迈克尔逊干涉 第一章 引言 1913 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讨论 x 射线在晶面上的反射时,得到了着名的布拉格公式,奠定了用 x 射线衍射对晶体结构分析的基础,并荣获了 1915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衍射现象是所有波的共性,所以微波同样可以产生布拉格衍射。微波的波长较 x 射线的波长长 7 个数量级,产生布拉格衍射的“晶格”也比 X 衍射晶格大 7 个数量级。通过“放大了的晶体”¾ 模拟晶体讨论微波的布拉格衍射现象,使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布拉格衍射现象,认识波的本质,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化理解 x 射线的晶体衍射理论。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为进行“以太漂移实验”于 1883 年创制的。在光的电磁理论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形成之前,大多数物理学家信任光波在一种称为“以太”的物质中传播,这种物质充满整个宇宙空间。迈克尔逊和莫雷试图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出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他们估计这种相对运动会导致将仪器旋转 90 0 后能观察到4/10 个条纹的移动,实际观察到的结果是少于 1/100。这个结果令迈克尔逊感到十分失望,但他们因此却创制了一个精密度达四亿份之一米的测长仪器并运用这套仪器转向长度的测量工作。1907 年,迈克尔逊由于在“精密光学仪器和用这些仪器进行光谱学的基本量度”的讨论工作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直到爱因斯坦于 1905年提出了相对论,指出光速不变,即真空中光波相对于所有惯性参考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值 C。假想的以太概念被彻底的抛弃。迈克尔逊-莫雷所得的否定结果给相对论以很大的实验支持。它因此被称作历史上最有意义的“否定结果”实验。 第二章 设计思路 测量微波波长 1. 调微波分光计,使两个喇叭同轴等高,且通过分光计中心,各转至 0°与 180°。 2. 把固体震荡器接上直流电源,打开电源开关之前为了防止其始电压过大,击穿微波管,应先使电源输出电压旋至最小。打开电源开关后,将电压调至 9~10 伏。 3.晶体管检波器与微波传播波导管的匹配皆需调节。可用加大衰减的办法,先调节检波器短路活塞的位置,使指示表头达到最大。再调节微波波导管的匹配,使之位置最佳。4.测量微波波长 如图 B1-5,在分光计上将喇叭(D)旋转 90°,并装上动反射镜(M1)和固定反射镜(M2),构成微波迈克尔孙干涉仪。 在小平台上放一玻璃板(P),使之与微波如射方向夹角为45°。只要移动(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