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风险监控制度一、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是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管理的重要举措;二、县纪检监察室可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对领导班子成员,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情节,由局县纪组长进行诫勉谈话;三、党员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及时诫勉谈话:1、不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以及工作部署不力;2、不仔细执行民主集中制,作风专断,或者在领导班子中故意引发无原则纠纷;3、不仔细履行岗位职责,给工作造成一定损失或不良影响;4、搞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铺张浪费,造成不良影响;5、不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用人失察失误;6、不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造成不良影响;7、其他需要进行诫勉谈话的情况。四、诫勉谈话时,应当向谈话对象说明谈话原因和目的,仔细听取其对有关问题的解释和说明,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责其提出改正措施;五、诫勉谈话之后可实行适当方式,了解干部诫勉谈话主要问题的改正情况。对于没有改正或者改正不明显的,应由诫勉机关予以批判教育并督促改正,或作出组织处理直至处分;六、针对群众反映的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思想、党性品质、廉洁勤政、内部管理和经费开支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采纳书面形式对被反映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函询;七、党员领导干部在收到函询的十五个工作日内,应当实事求是地作出书面回复。对函询问题未说明清楚的,可再次对其进行函询或者实行其他方式进行了解。对无故不回复的,可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要求实行年度一票否决;八、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一般应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由县纪检监察机关商县组织部门或有关单位的市级主管部门,并经县纪委常委会批准后进入程序;九、接受诫勉谈话和函询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如实坦诚回答问题,不隐瞒、编造、歪曲事实和回避问题。任何人无权追查举报和打击报复猜想对象。违者应批判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十、党员领导干部的诫勉谈话记录(需经本人核实)和回复组织函询的签名材料,由诫勉谈话和函询的主体机关归入干部个人廉政档案留存备查;十一、凡参加工作人员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的诫勉谈话和函询内容要严格保密。对失密、泄密者,根据有关规定处理。;十二、需要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适用本办法;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