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自持问题(6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商业不等于复制粘贴 自持比例和房企实力有关现在说商业体量供应太大,但凡干着与地产相关的人,都会说,“这个地球人都知道”。 昆明的商业人均占比超过香港,这不是新奇事,未来几年供应量会集中上市,大家也都预测到了,其实很多项目早在土地供应时,土地性质就决定了昆明市场未来商业占到多大比重,所以反映在此次春季房交会上,多盘皆商业的状况,很多业内人士说,“这不奇怪,一年前就开始逐步显现了。” 当然,诸多商业项目中,有企业是看到了商业市场这块香饽饽,主动打入商业地产领域,也有企业是被动加入。且不说是主动还是被动,现实的问题是,面临诸多的竞争对手,定位不清,招商雷同,产品同质化等现实显示出来,如何才能既守住自己的阵地,还要占领更多的据点,就需要在运营的战略战术上取胜,是成立自己的团队,掌握商业资源,打个长久战,还是依靠外援,打好眼前这一战,都很考验开发商对项目的把控力、运营管理能力、资金实力,以及对项目的准确定位,对风险的预估等诸多综合能力。 招商同质化严重 对于商业地产的重视,不仅诸多本土房企将此作为企业未来进展的战略方向来考虑,去年开始,万科、保利、龙湖等品牌房企纷纷表示,未来在商业地产的开发比例将增至 30%-50%。诸多的商业地产项目相继开间,未来投入运营,这对于老百姓来说,固然是好事,怕只怕,三五公里之内,超市、快餐都是 500 强,要吃个饭,选来选去也还是那些品牌的餐厅。这些担心不无道理,诸多商业综合体项目集中开建,因前期的规划、设计、定位不清楚,项目在招商时,很多项目引进商家的重复率及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这种同质化在昆明的表现比一线城市更明显。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昆明科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龙认为,目前,商业存在的问题是资源匮乏,商业资源匮乏是城市问题,很多好品牌没有关注到这个市场,没有进来,市民可选择的余地不大,消费者的认知也都停留在初级阶段,很多项目都只是做些常规业态规划。 对此,云南悦汇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少军也称,昆明市场需求很旺盛,但很多真正的一线大品牌还没有进入。 于是一些项目在吸引人气上,要么是大餐饮,要么是大超市,要么是大影院。 在周龙看来,选择哪些商家合作,还是要看项目的体量,定位等,就由其管理运营的翡翠湾现代广场而言,第一个是精,第二个是特色,第三个是依托公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