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教案(精选2024)目录•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目标与要求01掌握《望岳》一诗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及诗意内涵。理解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如夸张、对偶等。背诵并默写全诗,培养古诗文的记忆与理解能力。知识与技能目标01通过朗读、背诵和默写等方式,熟悉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0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探究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03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鉴赏该诗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爱国情感。感受诗人面对困难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了解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02杜甫生平及时代背景介绍诗歌意象、意境及艺术手法分析《望岳》诗歌原文及注释解读杜甫诗歌风格及《望岳》在杜诗中的地位和影响教学内容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艺术手法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理解《望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题意义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题意义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艺术手法如何将杜甫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与《望岳》相结合,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教学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030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望岳》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0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情感表达。03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诗歌的内涵。教学方法010203运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多媒体课件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展示诗歌的结构、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板书设计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实物或模型,如山峰、云雾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物展示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设计04播放《望岳》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气势。展示泰山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提问学生是否有登过泰山的经历或了解泰山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代表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讲解《望岳》的创作背景,即杜甫在长安落第后游历齐、赵等地,望见了泰山,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分析诗歌内容,包括每句诗的意思、运用的修辞手法等。•阐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即诗人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讲授新课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解释诗句意思、分析修辞手法等。背诵全诗,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望岳》的读后感或赏析文章,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活动设计05学生自行查阅杜甫生平、《望岳》创作背景,以及唐代社会文化等相关资料。预习与背景了解文本自读意象感受独立阅读《望岳》,尝试理解诗意,标注出不解之处。通过想象和联想,尝试描绘诗中呈现的自然景象和诗人情感。030201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分组探讨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及主题思想等。小组讨论交流各自搜集的背景资料,共同整理出一份全面的学习资料。资源共享分组练习朗诵,通过语调、节奏等表现手段,共同演绎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合作朗诵学生合作学习活动针对诗中难以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问题探究选取其他描写山水的诗篇,与《望岳》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不同诗人对自然的不同表达方式和情感寄托。比较阅读结合唐代社会文化背景,探讨《望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对中国古代山水诗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文化拓展学生探究学习活动教学评价与反馈06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