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新药贝达喹琳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在全球范围内,结核病是导致死亡的十大病因之一。2025 年,全球估 计有 1 0 万例新发结核病患者,其中约 48.4 万例为新发耐利福平 结核病(rifampicin-resistanttuberculosis, RR-TB)患者,而其 中 78% 的患者为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 )。6. 2%的 MDR-TB 患者为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XDR-TB )。2025 年世界卫生组织将 抗结核的药物重新分组,贝达喹琳(bedaquil ine)被列为治疗 MDR-TB 或 RR-TB 长程治疗方案的首选药物。2025 年,中华医学会 结核病学分会组织专家撰写了 “抗结核新药贝达喹琳临床应用专家共 识”,为贝达喹琳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指导。2025 年在“抗结 核新药引入和保护项目”的支持下我国符合条件的患者获得了贝达喹 琳的赠药,这不仅让患者受益,也为广阔医生提供了临床应用的经验。 2025 年贝达喹琳被纳入了我国医保目录,令更多的 MDR-TB 或 RR-TB 患者获益。近 2 年来,国内外贝达喹琳临床与基础讨论取得了 新的进展,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地使用该药,根据最新的国内外文献及 指南,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对“抗结核新药贝达喹琳临床 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一、贝达喹琳的分子结构和抗结核分枝杆菌(MTB )的作用机制贝达喹琳的通用名为富马酸贝达喹琳,曾称为 TMC-2 07 和 R207910 , 化学名称:(1R,2S )-1-( 6-漠-2-甲氧基-3-喹琳基)-4-(二甲基 氨基)-2-(1-萘基)-1-苯基-2-丁醇化合物和富马酸(1:1),分子 式: C32H 31BrN 2O 2 C4H 4O 4,相对分子质量为 671 580 ( 555 5+116 070 )。贝达喹琳是二芳基喹琳类的代表药物,通过抑制 MTB 的 ATP 合成酶 而发挥抗 MTB 的作用。贝达喹琳能够与 ATP 合成酶低聚物亚基 C 相 结合,影响ATP 合成酶质子泵的活性,导致 ATP 合成受阻,从而阻 止 MTB 中的 ATP 能量供应,发挥抗菌及杀菌作用。由于作用机制不 同,贝达喹琳与传统的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并对敏感菌株、多 药耐药菌株以及休眠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即使贝达喹琳具有 全新的作用机制,也未能逃脱对 MTB 产生耐药,我国 90 株 XDR-TB 菌株中,贝达喹琳的耐药率为 3. 3%。目前已知的贝达喹琳耐药的机制(靶点突变和非靶点突变)是:(1)贝达喹琳靶点 atpE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