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1.教育:广义: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进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专指学校教育,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进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2.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测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教与学双方都应该努力去实现的。3.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4.课程:为了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重量和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5.相对评价:又称常模参照评价。是以对象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参照点,确定评价对象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的一种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在被评价的集合内。目的推断考生在该群体中的相对位置,以区分学生学习的优劣,它采纳相对评分方法。常被用来评定学生优劣和选拔优秀人才。)6.绝对评价:又称目标参考性评价。是以某一预定的目标为客观参照点,寻求评价对象达到客观标准的绝对位置的评价。(绝对评价的标准在评价对象集合的外部。它不以区分个体之间的差异为目的,不是区别学生学习程度上的差异,而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护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要求及达到的程度)7. 科学讨论:是一种有系统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并能从中获得客观规律和产生新知识,进而阐明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8. 讨论变量:在总体中,个体的许多属性存在变异,统计学上把反映这种属性的指标称为变量,也称为讨论因素。9. 效度:是指某一讨论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讨论的概念的程度。10.信度:是指使用某讨论工具所获得结果的一致程度或准确程度。11.偏倚:指在讨论中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的情况。12.混杂偏倚:当讨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关系时,由于受到既与所讨论的疾病有联系又与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因素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暴露因素与疾病(或因变量)的联系强度13.质性讨论:又称定性讨论、质性讨论、质的讨论、定质讨论等;以讨论者本人作为讨论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纳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讨论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14.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咨询法,是通过数轮问卷咨询专家意见和反馈,对某一主题或事项达成统一意见的方法。是目前在护理讨论中应用非常广泛的讨论方法之一。一、21 世纪我国护理教育进展的主要方向和策略:1.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