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制度一、优质 X 线影像标准1、适当的影像密度:包含组织背景密度和组织影像密度。背景 密度是指完全感光的最大密度 Dmax 和未感光或极少感光区的最小 密度 Dmin ;其标准为:Dmax》2、4, Dmin<0、25。人体组织影像密 度标准因各部位体位不同而异。2、组织影像层次分明,有良好的清楚对比度:骨骼能辨别骨皮 质、骨小梁、肌肉、关节腔的层次;腹部能分辨肾脏、腰大肌、腹壁 脂肪线;胸部能分辨肺野与纵膈,肺野与胸壁,外带肺纹结构的层次; 脊柱能分辨椎体与软组织,椎体的各组成部分,骨小梁可见;头部能 分辨颅板和颅腔、颅腔和岩部、颅腔与窦腔的层次。3、摄影体位正确:摄影体位正确的标志就是欲摄的部位在影像 上孤立显示或有极少的其他结构重叠影,即使有重叠,但也能清楚地 分辨出其轮廓。所见结构影像没有严重失真。4、无技术操作缺陷:X 线、日期号码排列成线;左右标号明确; 号码不与被摄体重叠。无遮线器边影和体外伪影;无划片、污片、粘 片、指纹、漏光、屏斑等阴影。二、X 线影像密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人体 X 线摄影所得的影像是通过不同的密度差而成像的。适当 的密度可以显示出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轮廓,形成良好组织对比层次, 显示出正常组织和病灶间的不同影像密度、形态和范围。因而 X 线 影像密度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X 线影像密度的质量控制技术 就是掌握诸多影响因素的程度和规律,从而达到相关因素改变时影像 密度保持不变。1、X 线影像密度的影响因素(1)电源条件;(2)X 线机;(3)暗室条件,包括:① 安全灯的安全性;② 胶片;③ 增感屏;④ 显影液;⑤ 冲洗方式;⑥ 显影时间和温度的匹配;⑦ 患者年龄、性别、体型的差异;⑧ 病理:高密度增生性病变,低密度稀疏性病变的差异。2、X 线影像密度的控制(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楚度, 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DO<0、25)。(2)胶片感光性能的控制:不同牌型号和乳剂批号的胶片感光 性能有明显差异,胶片感光性能主要指标有:感光度(比感度)、平 均斜率(反差)、宽容度、最大密度、灰雾度。(3)显影温度和显影时间匹配的控制:① 胶片在显影液中应定温定时,若显影温度过高或显影时间过长 均可增大灰雾度和影像黑度,丧失清楚对比;② 若显影温度过低或显影时间不足,则背景密度不能达标,组织 影像过白也要丧失对比,甚至废片。(4)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