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一、老师心理健康(一)老师心、理健康标准第一,对老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勒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 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 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1) 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 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2) 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3) 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 嫉妒、厌恶等反面态度;(4) 积极与他人做真诚沟通。老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 师生关系融治,老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 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第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 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1) 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理想;(2) 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指老师对教育在学 生进展中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推断,即老师是否信任教育能够克服社 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养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展。)(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制造。 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制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 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 制情绪。由于老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老师而言尤为 重要。具体表现在:(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二、老师心理障碍探秘(一)什么叫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是一种比方。有人把人的心理活动 比作源头活水,日夜不停地在流动,从不间断。事实上,人的心、理活动也确 实象流水-样不停地“流动”,只要人活着,这种“流动”是不会间断的。甚 至做梦也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