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公开课课堂互动方法要体现教学的真实性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要做到教学的真实性,〔老师〕就必须清醒地熟悉到自己是"人民老师',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应该把公开课变成"表演课',在精心包装的基础上表演其"娴熟'的教学艺术,同学在反复操练的前提下表演其"过人'的进展水平,各种现代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听课的老师们在眼花缭乱之余往往会感到无可挑剔,这样公开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当然数学教学的真实性不仅仅指这些方面,还有对同学学习的评价,评价主要是全面了解同学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同学的学习,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同学熟悉自我,树立信心。然而,多数公开课的执教老师却很注重对同学学习的评价用语,像"你的回答真棒'、"你真聪慧'、"你的想法很独特、有制造性'等等,对激励同学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表扬、激励仍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有些老师没有听清同学的回答,甚至同学回答错的状况下也说:"很好,不错',这就有失妥当了。 就老师的教学风格而言,虽然均为数学课,但老师理论水平、个性修养、行为习惯的不同,老师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作为公开课,老师要清楚地熟悉到不应求千篇一律,但求发挥各人特长,要敢于充分展示自我,进行富有个性的探究。 要体现先进的教学观和教育思想 1、备课前讨论《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力争做到:吃透教材,老师必须熟读深思,清楚重难点,明晰内涵与外延,提出自己独立处理教材内容的看法和方法;吃透教参,《老师教学用书》是老师熟练驾驭教材,融会贯穿重难疑点,领悟编者意图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书,每位老师在讨论教材之后,都要讨论教参,尤其要讨论教参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角度和思路,并要充分利用教参提供的各种资料信息;吃透学情,要求老师必须掌握同学的基本素养状况,认知心理和学习水平,从而立足于引导同学"想学、会学、会用、会做';吃透辅助材料,老师要先用正规的教材配套学习或一些法律规范的名校材料,仔细讨论,使之成为深化理解教材的助推器,举一反三,从中挖掘或延伸出新的内容,帮助同学巩固消化疑难知识。 2、备课时"重点'要找、"难点'必寻、"关键'不能被遗漏。 重点就是本节课基础知识的核心,它可以从概念、理论、法则、公式或方法中去找;难点就是那些抽象性较强、同学了解少,隐蔽性较强、同学一时识破不了,使用上灵活度较大、同学不易掌握、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