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目录•引言•绿色防控技术概述•农业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与展望01引言Chapter123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绿色防控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保障粮食安全传统病虫害防治方法往往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绿色防控技术旨在实现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目的和背景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会破坏农田生态系统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受病虫害侵害的农作物往往品质下降,如色泽、口感、营养含量等方面受损。病虫害直接危害农作物,导致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病虫害具有传播扩散的特性,一旦爆发往往迅速蔓延,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影响品质降低产量传播扩散破坏生态平衡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02绿色防控技术概述Chapter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0102绿色防控技术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绿色防控技术的定义通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减量原则替代原则生态原则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替代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使用。注重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采取生态调控措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自然控害能力。030201绿色防控技术的原则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防控技术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绿色防控技术通过提高农作物抗病虫能力和自然控害能力,减少病虫危害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03农业防治技术Chapter选用经过审定或登记的抗病品种,并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种类,合理搭配种植不同抗病基因型的品种,避免品种单一化。引进新品种时,需经过严格的检疫和试验示范,确保不携带新的危险性病虫草害。定期对种植的品种进行抗性监测和评估,及时淘汰抗性下降的品种,更新种植抗病性更强的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根据不同作物种类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合理的轮作和间作计划,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通过轮作,可以切断专食性害虫和病原菌的营养链,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间作可以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庇护场所和食物来源,提高自然控害能力。合理轮作和间作01020304深耕细作通过深耕将土壤表层的病原物和害虫翻入土壤深层,减少病虫源。同时,细作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提高抗逆性。节水灌溉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湿度过大,有利于降低病害的发生。合理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中耕除草定期中耕除草,减少病虫的寄主和隐蔽场所,降低病虫源基数。同时,中耕可以疏松土壤,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加强田间管理04生物防治技术Chapter03天敌昆虫的引进引进国内外优良的天敌昆虫品种,进行驯化和繁殖,用于防治本地害虫。01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为天敌昆虫提供适宜的栖息和繁殖场所,增加天敌昆虫的数量和种类。02人工饲养和释放天敌在害虫发生期,人工饲养并释放天敌昆虫,以控制害虫数量。利用天敌昆虫利用对害虫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农药,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农药从植物中提取的对害虫有毒杀作用的活性物质制成的农药,如印楝素、苦皮藤素等。植物源农药通过干扰昆虫正常生长发育而达到防治目的的一类农药,如蜕皮激素、保幼激素等。昆虫生长调节剂使用生物农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害虫,降低田间害虫数量。诱捕法在田间释放大量昆虫信息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配行为,降低害虫的繁殖率。迷向法利用昆虫信息素与拒食剂结合使用,使害虫拒食而死亡。拒食法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