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蜂瞬整湖施校园安全防范整改措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老师的教学行为、教育观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学校的法律规范和监督下,老师体罚学生等“硬暴力"现象越来越少。"硬暴力"几乎销声匿迹了,但是另一种"软暴力"却又有抬头的现象,那末如何有效的遏制"软暴力"呢?一、校园"软暴力”及其危害何谓教育"软暴力"?教育"软暴力"是相对于教育"硬暴力"而言的,就是学生不打、不骂、不体罚,而是用写检讨、罚抄写、讽刺挖苦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惩处,导致学生身心受到极大损害,以至付出结束生命的代价。教育"软暴力"最大的特点就是损害时间长软损害很难治愈。"硬暴力咻罚疼在身上,"软暴力"伤在心上,有些学生甚至十多年后也依旧留有损害的阴影。老师时常对学生进行批判,教育变成教训,学生见了老师如履薄冰,瑟瑟发抖。更为严重的是在批判时总爱带上"从来"、"每次"、"总是"、"没有一点"等夸大其词的字眼。这些行为给学生造成看不见的心理损害,使学生感觉一无是处一蹶不振,没有自信,看不到希翼。教育"软暴力"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时常遭到老师侮辱、讽刺的学生会变得不合群、孤僻、沉默寡言、学习的兴趣丧失、厌恶学习甚至躲避学习。二、如何有效遏制校园"软暴力"为了有效遏制校园"软暴力",剔除校园"软暴力"的温床,避开学生受到"软暴力"的损害,老师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重点做好了"一、二、三、四"四项工程。(一)达成一个共识是前提。校园"软暴力"现象的发生,说明部份老师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到素养教育的轨道上来。我们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法律规范》(试行)为抓手,统一思想认识,达成一个共识:法律规范办学行为,大力实施素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法律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的管理,力戒形式主义,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进展智力、提高能力,更多的走进生活开阔视野,张扬个性进展自己。(二)常抓两个教育是基础。一是师德教育常抓不懈。我们学校利用每月的师德教育月例会时间,组织老师反复学习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法律规范》(试行)等文件,在学习后组织老师进行讨论沟通。老师明确了哪些是是违反师德法律规范和违反教育规律的。通过学习内化自己的行为,让老师尊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对学生的心灵、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