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经过 20 多年的进展,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则是个老大难的事情。文章从企业自身以及外部环境上分析了原因,主要从最普遍的融资方式——银行贷款入手,从民营企业内部到国家经济环境等 方面得出融资难的原因。根据分析的原因文章提出企业自身应加强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工作,国家也应改善经济环境。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外部环境;对策 一、引言 2025 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国内GDP 增量的 8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逐步得到了广泛认同。据统计,2025 年上半年各家银行发放的短期贷款中民营企业只占21%。2001 年 10 月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进行的一项有关中小企业贷款发放的情况调查显示,私营企业贷款满足率最低,为%,低于平均水平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即使在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的浙江也不例外,如2025 年对浙江省民营企业的专项调查显示,%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企业进展的头号障碍,有%的企业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很不容易。 二、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什么是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也叫“民有企业”,顾名思义,就是公民自己出资经营的企业。民营企业不是法定概念。一般根据社会上的传统讲法,把集体、私营和国有企业转让私人承包的,均称为民营企业。党的十六大首次将非公有制经济列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融资风险 在民营企业高速进展的今日,违规甚至非法融资层出不穷,造成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风险,具体表现在: 1、管理监督机制缺位,形成道德风险。有些民营企业在猎取大量、高额的银行贷款后,或蚂蚁搬家,或瞒天过海,将资金抽逃、转移到外地,甚至国外,然后逃之夭夭,使银行追债无门,造成“金融地震”。 2、信息传递不对称,形成数据风险。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融资,美化报表,向银行提供含有大量虚假信息的审计报告,增加了银行甄别信息真伪的难度。 3、经营行为不法律规范,形成投机风险。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的流动性风险。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企业的老板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企业在不同程度上等同于老板个人,员工处于被动的“打工者”地位,参政议政意识薄弱。企业的经营方式、策略完全取决于老板个人的兴趣偏好和能力水平。 4、品行操守的不确定性,形成法律风险,给企业经营与生存带来致命的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