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沟工艺概述 摘要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的阐述了氧化沟工艺的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工艺的进展过程,着重介绍了氧化沟脱氮除磷的工艺,最后针对氧化沟的工艺及其进展方向提出了讨论。关键词污水处理 氧化沟 脱氮除磷 1 氧化沟工艺概述 氧化沟工艺基本原理和主要设计参数 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以下为一般氧化沟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10-40 小时; 污泥龄:一般大于 20 天; 有机负荷:-/(); 容积负荷:-/(); 活性污泥浓度:2000-6000mg/l; 沟内平均流速:-/s 氧化沟的技术特点: 氧化沟利用连续环式反应池作生物反应池,混合液在该反应池中一条闭合曝气渠道进行连续循环,氧化沟通常在延时曝气条件下使用。氧化沟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反应池中的物质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液体在闭合式渠道中循环。 氧化沟一般由沟体、曝气设备、进出水装置、导流和混合设备组成,沟体的平面形状一般呈环形,也可以是长方形、L 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沟端面形状多为矩形和梯形。 氧化沟法由于具有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较低的有机负荷和较长的污泥龄。因此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可以省略调节池,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的还可以省略二沉池。氧化沟能保证较好的处理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巧妙结合了 CLR 形式和曝气装置特定的定位布置,是式氧化沟具有独特水力学特征和工作特性 1) 氧化沟结合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力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通常在氧化沟曝气区上游安排入流,在入流点的再上游点安排出流。入流通过曝气区在循环中很好的被混合和分散,混合液再次围绕 CLR 继续循环。这样,氧化沟在短期内呈推流状态,而在长期内又呈混合状态。这两者的结合,即使入流至少经历一个循环而基本杜绝短流,又可以提供很大的稀释倍数而提高了缓冲能力。同时为了防止污泥沉积,必须保证沟内足够的流速,而污水在沟内的停留时间又较长,这就要求沟内由较大的循环流量,进入沟内污水立即被大量的循环液所混合稀释,因此氧化沟系统具有很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对不易降解的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处理能力。 2) 氧化沟具有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特别适用于...